國內汽車企業中報出爐,比亞迪首入全球新車銷量前十
2023年9月,上市汽車企業已基本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財報情況,從目前公布的財報來看,有機構統計,有三分之二的廠商已經實現了盈利,海外出口業務的增長,成為主機廠盈利的關鍵。同時8月份汽車銷量情況已經基本明朗,較7月份仍有增長,不過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有所上升。
國內汽車企業中報出爐,競爭分化,出海成關鍵
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仍在迅猛發展,同時受益于各車企與經銷商推出的促銷活動,也幫助市場提振銷量。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
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28.3%。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國內車廠真正的位列于世界舞臺。比亞迪近期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份喜報,稱其2023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25萬輛,同比增長96%,超過德國梅賽德斯奔馳和德國寶馬,首次進入全球銷量的前十強,這也是中國汽車品牌首次進入到前十榜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也是前十榜單中,唯一一家全面停產燃油車型的車企,僅靠純電與混動車型便躋身前排,實屬不易。而另一家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上半年銷量為88萬輛,位列第十六名。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進一步擴大至33.5%,較2022年增長6.5個百分點,持續鞏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地位,同時蟬聯全球銷量第一寶座。
好消息不僅如此,在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大好勢頭下,大部分汽車廠商從中受益,有機構統計有超過60的主流上市車企實現盈利。其中營收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上汽、比亞迪、北汽、吉利、長城,營收分別為3164.1億元、2601.24億元、990.47億元、731.82億元、699.71億元。
盈利排名前五的企業為比亞迪、長安、上汽、理想、廣汽,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9.54億元、76.53億元、70.85億元、32.23億元、29.6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59.31%,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營收。歸母凈利潤達到32.23億元,同比暴增612.51%。
相比之下,另外兩家造車新勢力形勢不太樂觀。小鵬汽車上半年營收為91億元,同比下滑38.9%,而歸母凈利潤為-51.42億元,同比下滑16.81%。蔚來營收194.48億元,同比下滑3.74%,歸母凈利潤為-109.25億元,同比爆降139.07%。
而上半年的一大增長亮點為出口業務的持續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總量達到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即便到了7月份,也持續著高增長,數據顯示,7月,我國汽車整車出口量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59.4%。
中汽協表示,7月,在我國汽車主要出口車型中,純電動機動車、轎車、客車、載貨車出口量分列前四位,其中客車、純電動機動車、載貨車出口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1-7月,在我國汽車主要出口車型中,純電動機動車增速尤為顯著。

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上漲,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有所回升
從今年的汽車銷量走勢來看,主要仍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增長點。8月1-27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35.6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6%,較上月同期增長3%,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265.3萬輛,同比增長2%;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43.3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較上月同期下降3%;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456.4萬輛,同比增長6%。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53.8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8%,較上月同期增長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426.5萬輛,同比增長35%;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61.5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3%,較上月同期增長3%,今年以來累計批發489.5萬輛,同比增長39%。
乘聯會透露,由于去年8月的車購稅減稅拉動銷量作用放緩,而今年是正常銷售時間,因此8月的同比走勢仍較強。
不過從中汽協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來看,8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6.9%,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9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中汽協解釋稱,盡管在促消費政策及車企終端優惠的加持下,8月上半月車市銷量增長明顯,不過由于受到極端降雨天氣影響抑制汽車需求釋放。不過到了下半月,有77.3%的經銷商開啟了購車活動,有效提升客流增加訂單量。預計8月乘用車終端銷量在190萬輛左右。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具有廣闊發展空間。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5.6%,到了今年8月份,乘聯會預計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7.8%,增長迅速。
與此同時,國家也在積極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今年6月份,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型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將新型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到2027年底,進一步發揮稅收政策激勵作用,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強汽車消費金融服務。加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還款期限。
市場調研機構GGII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預計至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達2500萬輛,結合存量替換市場空間,預計到2030年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配套的驅動電機銷量或將突破3000萬套,是2022年市場規模的5倍左右。
這種大勢所趨下,包括東風、吉利、長安、上汽等傳統車企都在積極向新能源轉型。比如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研發總投入同比增長62.8%至59.1億元,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創新。在智能座艙領域,吉利首款自主設計的7nm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算力相當于2顆高通8155,NPU算力16TOPS,GPU算力1800G FLOPS。
東風公司在今年4月啟動了轉型升級的三年行動,計劃顯示,未來三年,東風公司將在自主新能源領域投入500億元,迭代推出18款自主乘用車新能源車型,投放22款商用車基礎車型。
到 2024 年,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例達到1:1,各200萬輛,其中,“東風”品牌三大產品系列新能源突破70萬輛。海外出口方面,東風自主品牌出口銷量目標占比不低于10%。
傳統車廠的加速轉型,將進一步加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競爭態勢,也將讓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快速迭代,進一步增強其全球競爭力,實現正向循環。
寫在最后
或許從比亞迪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十那一刻起,已經到了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比對的臨界點,而這個臨界點并不會維持太久,或許在下半年,就能夠看到更多的新能源車企躋身全球銷量前十,我們都將見證歷史。
當然,傳統車企也在加速向新能源市場轉型,依靠雄厚的資本積累,以及多年運營的銷售渠道,有望在賽道上能夠占據一席之地。但部分傳統車企無法完全割舍的燃油汽車市場,或許將在未來成為其向新能源轉型的阻礙。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比亞迪進入到全球銷量前十那一刻起,屬于新能源汽車的時代,真的來了。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以太網 下一篇 全球第一個針對Micro LED發布首個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