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大草原
?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
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發(fā)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占據(jù)較高地位。
歷史沿革
氣候異常,流沙危害日益嚴重
呼倫貝爾大草原
為了加快沙地治理步伐,2002年,呼倫貝爾市林業(yè)局啟動實施了“樟子松行動”。選用呼倫貝爾的鄉(xiāng)土樹種沙地樟子松,以其具有自然落種好、天然更新快、耐寒、耐旱的生物學特性,模擬樟子松自然分布規(guī)律,以大面積禁牧、小面積封育的形式,以簇狀、組團狀栽植樟子松大苗,并促進其自然更新,用10%的樟子松栽種面積,達到100%的治沙效果。建設呼倫貝爾250千米長、140千米寬的綠色長廊和經(jīng)濟帶,保護、建設好呼倫貝爾草原,減少風沙、白災和黑災等自然災害。
呼倫貝爾草場逐漸退化生態(tài)保護與礦業(yè)開采博弈
在工業(yè)開采給這個城市帶來GDP的同時,牧民們也堅信工業(yè)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煤炭的開采,破壞了原有的氣候環(huán)境,影響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草原牧區(qū)和林區(qū)到底該不該工業(yè)化,業(yè)界爭論不休。要擺脫貧困還是死守生態(tài),看起來是個兩難,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未來如同那曾經(jīng)美麗的草原一樣茫茫無邊。
在21世紀初,呼倫貝爾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設速度每年僅為0.2%。有關專家指出,長此以往,呼倫貝爾草原將可能會變成“呼倫貝爾沙漠”。長期以來,呼倫貝爾地區(qū)一直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出現(xiàn)了過度放牧和過度開墾草地的現(xiàn)象,當?shù)卣惨庾R到了保護草原的重要性,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護需要大量資金維系,一個一直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的地區(qū)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加速工業(yè)化進程成為當?shù)卣J為轉(zhuǎn)變觀念謀求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地理環(huán)境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譽為世界美麗的花園。呼倫貝爾草原年平均溫度0℃左右,無霜期85~155天,溫帶大陸性氣候,屬于半干旱區(qū),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氣候總特征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溫度差、日期溫差大。能種植春小麥、馬鈴薯及少量蔬菜。
美麗風光
呼倫貝爾大草原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著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fā)著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塊漂亮的地毯,披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紗衣,春燕歡笑著歸來,整個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倫貝爾變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夏天這里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勝地。一場細雨過后,一覽草原風光。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云、碧草綠浪、湖水漣漪、牛羊成群、點點氈房、裊裊炊煙,整個草原清新寧靜。茫茫無際的牧場,傳來悠揚的牧歌,一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遠遠望去,好像是白云飄浮在山間,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著動聽的情歌,揮動著羊鞭,游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蒙古包里響起了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jié)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呼倫貝爾大草原
冬天,這里經(jīng)常的大雪紛飛,整個大地都變成了瓊雕的草、玉琢的樹。漫天雪花飛舞,給草原穿上了潔白的盛裝。小河也覆蓋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樹枝掛滿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倫貝爾變成了白色的世界,變成了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呼倫貝爾是世界少有的綠色凈土和人間的樂園。四季風光無限。擁有太多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致。但最讓人難忘的還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雖然沒有了五彩繽紛,卻多了一片寧靜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無際草原上的路似乎沒有了盡頭。
彎彎的月亮懸掛在那高遠的天空中,云彩隨著月光的柔曼光影變幻著她輕柔而纏綿的舞姿,夜空中綴滿了繁星,沒有污染的大氣清晰度極高,星星顯得非常明亮。徐徐清風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靜靜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閃爍出點點波光。環(huán)顧四周,蒙古包閃著點點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開她寬大的胸懷,以特有的幽靜歡迎遠方的客人。
這里的夜色最美麗,這里的夜色最迷人。微風拂人,草香襲人,月光誘人,水波撩人,鳥聲動人。
好一個語言無法形容的草原夜色!置身于她的懷抱,整個人就融入朦朧的夢境之中。
此時,遠處傳來悠揚的馬頭琴聲,近處燃起一堆篝火,幾個姑娘和小伙盡情地歡跳蒙古舞,酣暢淋漓地放聲歌唱,此情此景,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故事,淺寫著游子的思念和眷戀。摘自《草原風光秀美夜色令人陶醉》。
自然資源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爾古納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30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5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由東向西呈規(guī)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個地帶。除東部地區(qū)約占本區(qū)面積的10.5%為森林草原過渡地帶外,其余多為天然草場。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態(tài)性特征,草原植物資源約1000余種,隸屬100個科450屬。
主要景觀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湖是絕呼倫貝爾草原的一大美景。站在湖邊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在湖畔常會遇到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轉(zhuǎn)眼風云突變,下起了大雨,可西方的太陽并沒有褪去,這是一場難得的“太陽雨”。
文化活動
草原文化
傳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風妖和沙魔橫行,地上寸草不生,滴水如金,牧畜瀕于絕跡,牧民尸骨遍地。草原上一個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對情侶,女孩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叫呼倫;男孩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叫貝爾。他們?yōu)榱苏炔菰非髳矍椋c草原上的妖魔奮勇搏殺,他們降風妖、除沙魔、施甘露、布生靈,把草原打扮得格外美麗。草原人民為感謝和紀念他們,就把自己的家鄉(xiāng)取名呼倫貝爾。這就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行政區(qū)劃為呼倫貝爾盟(簡稱呼盟)。
史料記載
從歷史學家翦伯贊著的《內(nèi)蒙訪古》一書知道了呼倫貝爾草原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搖籃,中國歷史上的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都是從這里向西攻打長城的大門,殺進黃河流域,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呼倫貝爾是中國游牧民族歷史舞臺的后臺。
民俗風情
活動內(nèi)容
呼倫貝爾大草原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動之一。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jīng)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在敖包旁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等。
摔跤: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競技活動之一,700多年前就已成為那達慕大會男子比賽項目。
射箭:弓箭是古代蒙古獰獵的工具和重要的征戰(zhàn)與御敵武器。早在700年前,蒙古民族就以能騎善射而聞名于世。后來射箭逐漸演變?yōu)轶w育活動,一直流傳至今。
斡日切舞:“斡日切”鄂溫克語意為“天鵝”。翰日切舞是鄂溫克族民間娛樂性的舞蹈。翰日切舞人數(shù)不限,男女均可參加。一般是二人對舞,其他人圍觀助興,到了高潮時男女可一起下場,多人齊舞,女子居多。
呂日格仁:“呂日格仁”即鄂倫春語“舞蹈”。鄂倫春人的舞蹈動作速度都是由慢至快,并以激烈動作結(jié)束表演。舞蹈者一般不用伴奏,邊歌邊舞。
草原特殊禮俗
呼倫貝爾大草原
進包:進入蒙古包要從火爐左側(cè)走,要坐在蒙古包的西側(cè)或北側(cè),因為東側(cè)是主人的起居處。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壁)上掛著的佛像。走進蒙古族人家,無論是蒙古包還是磚瓦房,都不可坐在門檻上或踩在門檻上。
敬茶:到牧民家作客或在旅游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jié)。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tǒng)方式。通常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tǒng)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地方特產(chǎn)
白瓜子:內(nèi)蒙古出口的土特產(chǎn)品,白瓜子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多味瓜子,味道香美。還可以做糕點的輔料。
黑木耳:又名云耳,生于枯死的樹干上。由于黑木耳膠體有巨大的粘附力,能起洗骨作用,因此是冶金、采礦、國防工業(yè)、紡織工業(yè)及理發(fā)業(yè)工人的保健食品。
具有當?shù)孛褡逄攸c的風味食品:烤羊腿、整羊席、手扒肉等。烤羊腿是呼倫貝爾招待賓客的一道名菜。
“全魚宴”:呼倫湖產(chǎn)的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無機鹽、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種維生素。用呼倫湖產(chǎn)的鮮魚和湖蝦,可烹制魚菜120多種。
關于特產(chǎn)
呼倫貝爾作為整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保留原始氣息最為濃郁的地方,到這里旅游,大多數(shù)人都還是想買點特產(chǎn)回去自己吃或饋贈親友的。接下來,我便向大家介紹幾款當?shù)刂缺容^高的特產(chǎn)吧。
①牛肉干。內(nèi)蒙的牛肉干是國內(nèi)最純正的,而呼倫貝爾牛肉干又是整個內(nèi)蒙中的精華,不但肉質(zhì)鮮美,味道也非常的絕佳。
②蒙古奶酪,奶酪作為內(nèi)蒙古的一大特產(chǎn),奶質(zhì)是沒說的,建議買幾袋嘗嘗鮮。
③沙果,這種水果是呼倫貝爾特有的,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贊。如果不方便買新鮮水果,還可以保質(zhì)期比較久的沙果干。
值得一提的是,特產(chǎn)一定要去海拉爾、滿洲里、額爾古納等城市中的正規(guī)大型超市,或者是去特產(chǎn)專賣店去買,以防買到假貨或者出現(xiàn)糾紛。
保護措施
呼倫貝爾大草原
據(jù)自治區(qū)草原主管部門2003年普查統(tǒng)計,全區(qū)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面積達7.02億畝,退化、沙化面積占草原總面積的比重由上世紀60年代的18%、上世紀80年代的39%,上升到2003年的62.68%。雖然從西部大開發(fā)以來,自治區(qū)投入力量進行草原生態(tài)治理,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據(jù)2009年草原監(jiān)測顯示,與上世紀70年代初相比,全區(qū)草原治理區(qū)和非治理區(qū)產(chǎn)草量分別降低25%和50%。
事實上,因為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為了保護草原生態(tài),內(nèi)蒙古的許多盟市旗縣幾年前就開始實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措施,但這些措施大多帶有政府的強制性,牧民除了在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區(qū)的2.5億畝草原能夠享受補貼外,其余全憑牧民個人承擔。如今,國家實施的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等工程大都已到期,是返回放牧還是堅持退牧還草?是進一步加大投入,啟動草原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接續(xù)工程,還是任由多年保護和建設的成果付之東流?這是牧區(qū)面臨的最緊迫問題。
然而,無論是灌溉飼草地還是草原生態(tài)牧場建設,都不是牧民或自治區(qū)的能力所能夠解決的。沒有國家的支持,不上升到國家層面,草原生態(tài)的保護和建設只會淪為空談。國家主導的草原保護和建設之路,已經(jīng)成為環(huán)境形勢發(fā)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