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
西藏大學(英文:Tibet University:TU)西藏大學位于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是一所隸屬于西藏自治區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級重點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于2020年獲得拉薩市委批準、市人民與城市發展委員會美國政府將其評為安全建筑“先進雙聯戶”創建先進集體的活動;2022年7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文學批評基地”名單;2023年入選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名錄。
西藏大學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辦的西藏干部培訓班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并通過了西藏軍區干部學校、西藏地方干部學校、西藏行政干部學校及其他發展階段。1965年、1975年,學校升格為西藏師范學校、西藏師范大學是西藏師范教育的先驅。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正式更名為西藏大學。1993年,西藏大學藏醫學院獨立成立為西藏藏醫學院(現在西藏藏醫大學)1999年至今,西藏自治區藝術學校、西藏醫學院和西藏民族大學醫學部、西藏自治區財經學院已并入西藏大學。該校于2013年被列入“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7年第一輪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人民 西藏自治區政府聯合建立大學,并于2022年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西藏大學擁有金納校區、河壩林校區、羅布林卡醫學院校園、羅布林卡財經學院校園占地1400多畝,建筑面積47.07萬平方米;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14個學院,52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生態學、中國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兩萬余人,其中博士生380人,碩士生2481人,本科生10476人,成教生8649人;在職教職工1158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其他教師844人。
西藏大學在2024年中國大學軟科學排名中排名第192位。
學校規模 編輯本段
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西藏大學設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財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生態環境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下設14個學院,52個本科專業。
師資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西藏大學共有在職教職工1158人,其中專任教師和其他教師844人。專任教師和其他教師擁有高級職稱385人,研究生學歷667人,高層次人才70人,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7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自治區級高層次人才23人。學校有一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公共關系教師1人,“寶鋼”優秀教師1名,自治區級優秀教師1名。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西藏大學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重點學科和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
教學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西藏大學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一流本科5個,自治區一流本科19個。《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概論》是國家精品課程,《人力資源管理》是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自治區精品課程20門。
截至2022年9月,西藏大學本科學制4至5年,全日制研究生學制3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兼職碩士及碩士s學位學制3年,最長學習期限不超過6年。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資源
圖書館:202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西藏大學圖書館有了新校區、老校區、醫學院、財經學院有四個分館和十個學院資料室,前本部是新的、老校區兩個分館紙質文獻總收藏量達109件.39萬余冊,其中藏文圖書3萬余冊,藏文木刻2456幅,中文圖書103萬冊,中文翻印古籍1部.6萬冊,0本西文書籍.5萬份以上,報刊1.9萬多冊,館藏光盤1萬多張,以館藏文獻為基礎建設圖書館“中國藏文文獻資源網”,本地存儲電子書、學術論文、教學資源等各類鏡像近30TB,收藏規模和質量居自治區首位。
2007年,西藏大學圖書館還專門收藏了2002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出土的最古老的,在西藏日喀則聶拉木縣普日村農田改造時出土的、一千多年前吐蕃時期藏文手稿的最大收藏“菩日文獻”其中十世紀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和十世紀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兩萬五千頌》先后在2010年、2016年入選第三批、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成為鎮館之寶。中國國家圖書館指定的另一套《中華再造善本》。圖書館有8個閱覽室,存放各種文獻、1閉架中文圖書借閱處、1開架藏文圖書借閱處、電子閱覽室2個(共150座)1藏文特藏檢索室,新建、老校區兩個分校區共有1740個閱讀座位。
學術期刊
( 《西藏大學學報》)藏文版)是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西藏大學主辦,本刊為季刊,創刊于1986年。藏學研究”是《學報》藏文版的主欄目,內容涉及藏族歷史、宗教、考古、文學、藝術、民俗、語言文字、圖書文獻等方面。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西藏大學主辦,西藏自治區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這是一份季刊,于1986年創刊“藏學研究”西部論壇”和“教育教學研究”等欄目。
《高原科學研究》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于2017年創辦,西藏大學主辦由高原科學研究編輯部在西藏大學學報中心出版,中國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54-1065/中文季刊公開發行。《高原科學研究》是西藏大學在《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基礎上創辦的專業學術刊物,主要出版高原生態學、高原醫學、高原農牧、高原氣象、高原交通、藏文信息處理等具有高原和西藏特色的科研成果。
科研平臺
到2023年12月,學校擁有觀測研究站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區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建立了中華民族意識研究基地社區,中國文藝評論(西藏大學)基地1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第四批科技與創新支持中心1個(TIC)1個,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家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高校國家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5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2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11個;有一個中華民族意識的研究基地 自治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學術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2019年-2023年,學校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3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某冷門團隊重大項目1項,國家重大研發4項d項,首批自治區重大科技項目2項,研究經費達4億多元;獲得第五屆中國藏學珠峰獎8項,自治區科技獎24項,國家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杰出貢獻獎”1首屆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3項。1名教師獲得第三屆國家創新獎。《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藏大學學報(藏文版)》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CI)來源期刊《高原科學研究》入選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CD)
學校交流 編輯本段
截至2023年12月,教育部已陸續成立以北京大學為組長的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副組長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四川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與其他高校作為成員單位對口支援和合作共建高校團隊,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西藏大學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挪威開展合作、日本、德國、尼泊爾、法國等十幾所高校與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先后與天津大學、東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與國內十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學校榮譽 編輯本段
2017年,西藏大學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17年,西藏大學勝出“全區老干部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8年,西藏大學被教育部授予國家助學金“推薦學習單位”稱號。
2020年,西藏大學受拉薩市委委派、市人民與城市發展委員會美國政府將其評為安全建筑“先進雙聯戶”創建先進集體的活動。
2022年7月,西藏大學入選“第二批中國文學批評基地”名單。
2023年,西藏大學入選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名單。
2023年,西藏大學在軟科學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33位。
2024年,西藏大學在中國大學軟科學排名中排名第192位。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