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百科    文化百科    百科詞條   

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是一種主要來源于商業藝術形式的藝術風格(也被稱為新現實主義和新達達主義),特點是流行文化的一些細節,比如漫畫、快餐和帶商標的包裝被放大復制。

波普藝術發展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紐約,當時它所反對的抽象表現主義正處于其最后的繁榮時期。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取代抽象表現主義,成為主流的先鋒派藝術。20世紀60年代末,波普藝術開始讓位于極簡主義(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波普藝術的主要方面是新時期藝術家將商業藝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

目錄

創作背景 編輯本段

Pop是 Popular的縮寫,意思是流行藝術、流行藝術 。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于1952 ~ 1955年,是由倫敦當代藝術學院的一群年輕藝術家在獨立社團研討會上發起的評論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大眾創造的城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佳素材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而且要成為流行文化的歌者。

理查德是在實踐中大力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漢密爾頓。1956年,他在第一屆“這是明天”的個人展覽會(惠特徹派爾畫廊)上陳列出握有“POP”一組網球運動員的信件。這件作品成為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是:E.保羅齊、J.蒂爾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瓊斯。

它于20世紀50年代初在英國萌芽,并于50年代中期在美國蓬勃發展。

美國波普藝術出現的時間比英國稍晚,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的精神,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廢料、商業海報電影廣告、各種報紙圖片組合在一起,所以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

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的通俗藝術類似于美國原始藝術和印度藝術,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1965年,在密爾沃基藝術中心舉辦了一次波普藝術展覽“波普藝術和美國傳統”為題。美國波普藝術的先驅是:J.約翰斯和R.勞申伯格是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沃霍爾、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奧爾登伯格、T.韋塞爾曼、J.羅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爾。

集合藝術和偶然藝術通常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兩個分支。

波普由來

波普”pop)也是“棒棒糖”棒棒糖,棒棒糖是舌頭,pop是抹黑)一個簡化的口語單詞 quot quot可以追溯到18世紀。意思是可口可樂什么的“汽水”soda pop)這個詞,也大致產生于那個時期(Pop在這里可能是指開瓶的聲音)無論如何,我們都能看到輕松愉快的享受和欲望的轉化(比如棒棒糖)

一般認為,波普藝術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由一群自稱的藝術家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獨立團體”Independent   zu)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筑師對新興的城市大眾文化非常感興趣,并用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1956年,獨立團體舉辦了一次畫展“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s  )理查德被展出·漢密爾頓《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的拼貼畫(Just what is   today'Different, different?圖中有一個從醫學雜志上剪下來的肌肉發達的半裸男子,手里拿著一個網球拍那么大的棒棒糖;有一個性感的半裸女孩,乳頭上有一塊閃亮的金屬片;室內墻上掛著流行漫畫《青春浪漫》(Young   Romantic),并加了鏡框;桌子上有一塊包裝好的東西“羅杰基斯特”牌火腿;還有電視機、錄音機、吸塵器、臺燈等現代家居必需品都印在燈罩上“福特”標志;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街道上巨幅電影廣告的一部分…這一切都可以用半裸男子手中棒棒糖上印著的三個大寫字母來解釋:POP。這個詞來自英語“popular”,中文一般音譯為“波普”

1957年,漢密爾頓在“波普”這個詞的定義是,即:流行的(為大眾設計),轉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隨意消耗的(易忘的)廉價,大量生產,年輕人 s(以青年為目標)機智性感惡搞嫵媚大事業。

作品鑒賞 編輯本段

特點介紹

英國畫家理查德·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波普藝術的特征被總結如下:普及的(為大眾設計的)短暫的(短線端 案例)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產的、年輕的(對象是青年),浮華的、性感的、騙人的東西,迷人的和公司的。

波普藝術,又稱流行藝術,是探索流行文化與藝術關系的藝術運動。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藝術,轉向象征商標等具象的流行文化主題。波普藝術這個詞現在為英國藝術評論家勞倫斯在1956年所知·由艾薇勞倫斯提出。

波普藝術也是諷刺和庸俗貪婪的延伸。簡單地說,波普藝術是今天的前身美國下層藝術市場。波普藝術家抄襲了很多印刷藝術品,引起了相當多的評論。一些早期的波普藝術家努力爭取博物館收藏或贊助的機會。并且大量使用廉價顏料進行創作,作品也不會很快保存下來。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20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開始在英美蔓延,產生了許多當代藝術家。后期的波普藝術幾乎都在討論美國的流行文化。

波普藝術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對時尚有著非常特殊和長期的影響。許多服裝設計師和平面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地從波普藝術中獲得或剽竊了靈感。

波普藝術的創作特點是直接借用商業社會中產生的文化符號,然后從中升華藝術的主題。它的出現不僅破壞了藝術一直遵循的雅俗之分,也使藝術創作的方向發生了質的變化。

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代表藝術家

安迪·沃霍爾
在波普藝術中,最有影響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國波 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倡導者。
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繪畫圖式幾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坎貝爾湯罐、可口可樂瓶子、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他試圖完全取消藝術創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制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給畫面帶來一種特有的呆板效果。
對于他的作品,哈羅德·羅森伯格曾經戲謔地說:“麻木重復著的坎貝爾湯罐組成的柱子,就像一個說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話。”他偏愛重復和復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釋說:“我想這也是反復做同一件事吧。”對于他來說,沒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復制品,他就是要用無數的復制品來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畫中消除個性與感情的色彩,不動聲色地把再平凡不 過的形象羅列出來。
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為一臺機器”,恰與杰克遜·波洛克所宣稱的他“想成為自然”形成鮮明對比。他的畫,幾乎不可解釋,“因而它能引起無限的好奇心——是一種略微有點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閑聊和空談來填滿它。”實際上,安迪·沃霍爾畫中特有的那種單調、無聊和重復,所傳達的是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
瑪麗蓮·夢露的頭像,是沃霍爾作品中一個最令人關注母題。在1967年所作的《瑪麗蓮·夢露》一畫中,畫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萊塢性感影星的頭像,作為畫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復排立。那色彩簡單、整齊單調的一個個夢露頭像,反映出現代商業化社會中人們無可奈何的空虛與迷惘。
國內代表性油畫家:方力鈞魏光慶劉曉東

知名藝術家

理察·漢密爾頓 en:Richard Hamilton 凱斯·哈林 en:Keith Haring
大衛·霍克尼 en:David Hockney
賈斯培·瓊斯 en:Jasper Johns
草間彌生 en:Yayoi Kusama
彼得·馬克斯 en:Peter Max
克拉斯·歐登伯格en:Claes Oldenburg
羅伯特·羅申伯格 en:Robert Rauschenberg
詹姆斯·羅森奎斯特 en:James Rosenquist
偉恩·第伯Wayne Thiebaud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杰夫.昆斯Jeff Koons
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

作品影響 編輯本段

藝術游戲

以世界著名波普藝術家Keith Haring的藝術風格改編的 移動游戲(中文名: 《勇敢跳躍》 英文名:《brave jump》)是一款蘋果iphone和ipad的游戲,能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去認識涂鴉藝術,并成為一款深受世界各國玩家青睞的移動電子游戲。

中國波普作品

美國波普藝術大師勞申伯于1985年1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后,曾深深影響了一些藝術家的創作,這也導致他們開始采用波普的方式進行創作。例如谷文達、吳山專等。
不過席卷畫壇的波普畫風卻形成于九十年代以后,并以王廣義為標志。但與美國波普不同,中國的波普藝術家更強調對各種具有歷史與政治含義符號的借用,從而揶揄歷史與政治的神話。九十年代的波普藝術家主要分布在湖北上海,比較有影響的藝術家有魏光慶、楊國辛、袁小舫、李山余友涵劉大鴻等。
波普藝術的大氣候在中國如今已成為過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態度與思惟方式卻延伸到了許多藝術家那里。這一點,只要人們看看許多當代油畫家——包括張曉剛尚揚以及西南片的第五代藝術家的作品,就會明顯體會得到。

王廣義

他把文化大革命時期有著濃厚政治色彩的工農兵大批判圖像,直接與現實生活中最具商業流行意味的可 口可樂符號相并置,從而向人們直陳出我們這個消費時代的真實存在。在具體的表現上,王廣義盡可能剔除了所謂的“繪畫性”,也就是說,通過工業用磁性油漆在畫布上大面積的平涂處理,使作品具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而用橡皮圖章蓋上的數字符號則很好強調了時代特征。由于對我們這個時代變化的極端敏感,也由于王廣義運用波普藝術的觀念成功處理了紅色經驗,所以使《大批判》系列當之無愧地站在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沿。

魏光慶

千年以來的傳統封建倫理道德,對中國人的性格心理產生了意義深遠的重要影響,而這種潛移默化的心理結構,在當代商品經濟的大潮洶涌襲來時卻顯示出了它的無所適從性。魏光慶目光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因此在《紅墻——家門和順》中,他機智地將取自《朱子治家格言》圖像與具有禁錮隔閡意義的紅墻并置,結果使作品傳達出一種反思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不同于藝術家王廣義所創作的“政治波普”,魏光慶以其獨特的文化針對性而被稱為“文化波普”。

余友涵

畫面用波普的方式處理了六十年代的經典照片,目的是要讓人們從新的角度、新的方式看待那些已經神話了的歷史性效果。在具體的表現上,他一邊將來自民間的畫法與西方的硬邊畫法相結合,一邊在畫中安排了不少花朵,這不但使畫面通俗易懂,也極有中國意味。批評家沃夫格·波爾曼認為他的藝術是中國式的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不是以“作品”的形式來確證自己的存在的,至少,它不是被審美性地欣賞,它也用不著有以往作為一個藝術家所必需的繪畫或造型技藝,它不可作為某種范本供學習者臨摹,它經過大批量印刷絲毫不會造成效果的衰減,它的原作收藏不具有藝術價值,甚至它作為一種行為瞬間就消逝了,等等。
事實上,波普藝術只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智慧地向人們傳達了某種意義,而這個意義只是更集中、更強烈地加深了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等各方面已經存在的某種觀念或道理。

?重要展覽 編輯本段

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展

2013年1月,“維爾納·伯格——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的近90件作品展示了他從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的藝術人生。展覽將于1月14日在中國美術館結束后繼續在上海展出。

維爾納·貝格(1904-1981)他出生在德國,獲得了奧地利國籍。繪畫是他童年的夢想。但十幾歲時,他先在工廠實習,然后學習貿易、政治經濟學。23歲時,他終于來到維也納學院學習繪畫。1930年10月6日,伯格夫婦買下了蕓香屬農場。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鄉村生活成了他繪畫的主角。作為一個沒落農業生活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他的作品至今被大量美術館保存。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闌尾    下一篇 體味年齡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男人下面进女人下面视频免费| 有夫之妇bd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中文字幕|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卡2卡4卡无卡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男人插曲女人下面| 在线观看噜噜噜私人影院| 亚洲精品一二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 日本乱码视频a|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jzzjzzjzz日本| 污污的小说片段|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 亚洲激情综合网| 午夜伦伦影理论片大片| 日韩AV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黑人巨大sv张丽在线播放| 日日夜夜操操操| 伊甸园在线观看国产|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