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成立于2002年6月,設有哲學、中文和藝術3個教研室,歷史和邏輯2個研究所,涵括文、史、哲、藝四個一級學科門類。
學院的哲學和中國語言文學2個本科專業分別于2002年、2003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哲學、中國史兩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宗教學、美學和中國近現代史7個碩士點。
學院另在法學理論專業下設有法治文化、法律語言、法律邏輯、法治文學等研究生招生方向。
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成立于2002年6月,學院以“法大人文、人文法大”為辦學理念,除加強專業教學,還重視在全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承擔了大量全校性的通識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的教學任務,通識教育逐步成為學院發展特色。由人文學院教師為主體組建的“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咨詢中心”,成為國家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和陣地。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在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上,學院重視人文學科與法學系統學科的深度結合,法治文化、法律邏輯、法律語言、法律與宗教等新興交叉學科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學院相繼成立了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文化研究中心、宗教與法律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研究中心 、藝術與法律研究中心、藝術經紀研究中心等5個研究機構,進一步搭建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
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設有哲學系、中文系、中文教研室、史學研究所、藝術教研室。
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系正式成立于2002年6月,隸屬于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是中國政法大學多學科綜合發展的一個新建制。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自1952年成立的哲學-黨史教研室。早在1985年,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理論教學部就已設置邏輯學碩士點,著名邏輯學家杜汝楫先生曾在此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哲學系招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宗教學、美學6個專業的碩士生,并參與法學理論專業法治文化和法律邏輯兩個方向的碩士生培養工作,參與國外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等專業的博士生培養工作。
在學術研究與學科建設上,哲學系積極開展多渠道的學術交流和學科平臺建設,努力提升學科地位和學術影響力,已在價值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中國傳統哲學、宗教學、德國哲學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并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北京市共建項目等重要科研項目。李德順教授的《價值論》多次再版。同時,哲學系重視哲學學科與學校優勢學科——法學的深度結合,法哲學、法治文化、法律邏輯、宗教與法律等交叉研究在學界逐漸產生較大影響。近年來,以系教師為主力,先后成立了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宗教與法律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等多個非在編機構,以整合校內外學術資源,加強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的建設。邏輯學研究所是中國邏輯學會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會址所在。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人文學院不僅有一批在人文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師,在諸 多全國性學術研究團體中擔任重要職務;還有一批在藝術界具有較大影響的教師,在中國書畫的創作與研究方面成績斐然。
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和法治精神、扎實專業知識和法學知識、較強實踐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近年來穩步推進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式與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下一篇 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